深圳公明西田社区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 解决家长照看难题
10月31日下午4时许,三五成群的学生蹦蹦跳跳、有说有笑地“钻”进了深圳市光明区公明街道西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楼里,他们放学后就来社区“四点半学校”做作业。学生家长谢家岩说,这是西田社区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带来的变化,帮我们家长解决了一个大难题。
公明街道西田社区以儿童需求为导向,将政策友好、空间友好、服务友好的理念融入政策制定、设施建设和服务供给中,积极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儿童友好型社区,实现儿童活动空间与服务的全覆盖,全面提升儿童服务水平。
儿童视角让活动空间更“儿童”
西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洗手间里,一个坐便器因其造型让人忍俊不禁。谢家岩介绍,小孩子如厕经常拉裤子或是蹲久了直接一屁股坐下去,而社区设计的这个“迷你型”坐便器解决了他的苦恼。
西田社区统筹规划社区现有公共服务场所,特别是在布局儿童室内外活动空间上下足了功夫。走进党群服务中心,到处充满着儿童友好的气息,室内有“四点半学校”、妇儿之家、儿童阅读区、娱乐区,也有亲子家庭专属的多功能活动厅。考虑到个别家长有哺乳的需求,专门设置了独立的哺乳区,有休闲哺乳椅、哺乳台、儿童座椅、智能暖奶器等设施设备,空间虽然不是很大,但是配置齐全,有效解决了哺乳妈妈当众哺乳的尴尬。
在新公园改造路径方面,西田社区以“童言童语议社区发展”为主题,组织召开“儿童议事会”,让儿童为自己发声,专题听取儿童微视角下提出的新增儿童游乐场、改造儿童沙池等方案,打造更适合儿童游乐的室外儿童活动空间。
用心服务让课外生活更有温度
“老师,这道题怎么做?”“老师,检查一下我今天学的古诗”。“四点半学校”的小课堂里,孩子们不时举手示意,社工们逐个耐心解答,这样的学习氛围温馨又融洽。
孩子放学早,家长上班不便接,这是困扰不少家庭的难题。如何破解“孩子放学后去哪儿”的棘手难题?西田社区采取“大包大揽”的方式,依托“四点半学校”、妇儿之家、多功能活动室等阵地资源,以社区专职、社工和志愿者为老师,通过“集中托管+个性化课程”,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室内活动,解除了家长后顾之忧。在作业辅导完成的情况下,学生可以进行智力游戏、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、看书、绘画等等,极大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生活。
以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儿童友好建设
今年来,该社区已开展儿童素质教育、儿童健康安全、儿童技能培训等方面活动120场次。暑假期间,社区精心开设了暑期培训营,开设有跆拳道、古筝、书法、传统剪纸技巧等一系列培训,使学生们的假期生活快乐且精彩,获得了家长的好评。
共建共营让“宅孩子”走出家门
“别人家的孩子玩手机、玩游戏,让家长很是烦恼,而我家的孩子却整天宅在家里,让他出去玩也不愿意。”儿子的“听话”同样也让家长陈宏感到苦恼,后来听说社区开了一个小菜园,就带着儿子认领了一块菜地。看见儿子在菜园里忙得不亦乐乎,还因种菜结交了不少新朋友,陈宏心里特别高兴。
为了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户外活动,西田社区别具匠心地打造了“心田一米菜园”,带动社区儿童及家庭参与菜园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,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提供空间,让他们共同制定种植计划和活动安排,定期组织儿童参与种植、收获活动,让孩子跳出的舒适圈,学会尊重与了解自然,理解了农民伯伯的艰辛,进一步增强对菜园的责任感,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一步深化儿童友好理念,让社区亲子家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。
(文章来源:羊城晚报·羊城派)
内容来源:羊城晚报羊城派